甘谷县品牌文化奏强音
| 招商动态 |2012-04-06
甘谷县秦剧团排历史剧
到2009年12月,甘谷县秦剧团排演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睢阳魂》参加甘肃省庆祝建国60周年新创编剧目调演,荣获全省剧目二等奖、两个表演一等奖等19个奖项,创造了该县秦剧团近年来在自行排演剧目调演中获奖数目最多、级别最高的记录。2010年6月,首届甘谷县广场文化节启动,省市县三个级别13个专场共演出节目240个,观众近16万人(次)。至此,甘谷第一个文化品牌尘埃落定。2010年10月,全国著名词作家车行、国家一级曲作家戚建波从北京专程来甘谷采风,《人有精神心有根》、《咱们甘谷》两首县歌双双问世。62万甘谷人民有了自己的精神引领,力量之源。
回首过去,心思三载。这些国家、省、市级文化“盛宴”,已深深地烙上了“华夏第一县”甘谷的文化印记。
激活厚重的文化资源,展开近2700年的文化卷轴,甘谷开始了品牌文化的一系列探索实践。
把握文化规律,创新文化体制,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逻辑必然。近年来,在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该县围绕建设特色文化大县总目标,倾力打造一个接一个的文化品牌,甘谷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来自省内外的众多目光和各界关注。
这是甘谷在认真梳理文化脉络后的一种新觉悟:未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品牌文化的支撑,就必然会因为缺乏“软实力”而在竞相发展中渐渐落伍。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必须引入有形改革,解除束缚,破茧生力。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了以县秦剧团为先导的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县秦剧团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度,员工收入上实行分配效益化机制,有效激活了县秦剧团“一池春水”,先后排演了《睢阳魂》、《姜维归汉》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去年演出突破500场大关,收入36万元,创造了近年来演出场次、收入最好的记录。同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在两区五县进行了宣传推广。
文化体制改革给甘谷品牌文化建设增添了破茧化蝶的力量,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该县始终坚持前瞻性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做大、做精单个文化品牌,力求以小博大、以精求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甘谷先后涌现出了姜维等无数名人先贤,形成了“有勇有谋、敢说敢干、吃苦耐劳、情义并重”的甘谷精神。如何挖掘好、传承好、提升好甘谷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宝贵财富?去年6月,首届甘谷县广场文化节初试啼声,通过13场持续开展、声势浩大的文化接力活动,树起了一个群众可亲、各界可信的甘谷文化品牌。广场文化节每届历时两个月,已经落幕的26个专场共演出节目450个,观众近32万人(次),达到全县人数的一半。毋庸置疑,广场文化节是甘谷品牌文化建设的得意之笔。
不仅如此,甘谷还将文化品牌建设立足在国家级水平的高位上用心筹划,强力打造。去年,特邀车行、戚建波两位国家级词曲作家创作了《咱们甘谷》和《人有精神心有根》两首县歌,县歌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甘谷精神,体现了“阳春白雪”的高雅品质和“下里巴人”和者众多的号召力。以宣传县歌为主旨,组队参加了全市相聚天水合唱艺术节,荣获二等奖。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品牌需要历久锤炼。可贵的是,甘谷的品牌文化建设已经迈出可喜坚实的一步,它正引领着甘谷在科学和谐的追赶跨越道路上奏出更新更强的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