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全力打造蔬菜产业强县
| 招商动态 |2012-08-13
近年来,武山县依托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把蔬菜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努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着力把蔬菜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总产量81.6万吨,总产值达10.5亿元,蔬菜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流通信息化的产业化格局。
渠路配套扩规模,强化科技提档次。武山县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选择优势比较明显、发展潜力大的3品种,整流域开发,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在渭河及其支流建成了6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1个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以日光温室、普通大棚、地膜覆盖和露地蔬菜协调发展,高、中、低档并举,特色、优质齐抓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周年生产,有效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人。同时,突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引导作用,从新品种引进、新品种试验推广,集约化育苗、测土配方、病虫控制、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无公害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健全,使全县蔬菜蔬菜的质量档次有了显著提高,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标准生产树品牌,搞活市场增效益。武山县制定了韭菜、洋葱等14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韭菜、洋芋、洋葱、蒜苗、胡萝卜等12类蔬菜23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蚕豆、芸豆等9个产品认证为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7万亩。先后注册了山丹“盘龙”牌韭菜、马力“红民”牌黄瓜、滩歌“黑池”牌西红柿等蔬菜商标。依托洛门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以洛门、城关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马力、滩歌、鸳鸯、四门等乡镇农贸市场为依托,村头、路口、微型市场为基础的流通体系。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6个,占地83.4万平方米,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实现了大市场与产地菜农的有机联接,使80%的蔬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洋葱、马铃薯和脱水蔬菜出口到韩国、日本、欧盟等地。全县建成金陇、绿源等170多家蔬菜加工、贮藏、保鲜、运输以及肥料供应等农产品龙头企业,武山蔬菜集团公司的成立和良好运作为武山蔬菜的增值、转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武山蔬菜的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武山县将紧紧围绕“11253”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的要求,以“一线四片两带”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布局、整流域开发、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经营,高标准建设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把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渭河川道建成国家级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成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漳河四大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片和中东部浅山旱作复种蔬菜、南部二阴山区正茬蔬菜两大产业示范带,全力把武山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