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 招商动态 |2017-04-04
文 | 张瑞
我是公务员原创出品
精准扶贫是习总书记2013年在贵州調研时提出的,实施3年来省、市、县、镇和村都按照“1+17”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效果到底如何?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了吗?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在那里?真正致贫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
贫困山村的现状
现在距城区较远的农村,基本一个行政村现居住的人口不足总人数的一半,一半房院处于闲置,而且都是土木房,居住的人是老、弱、病、残、小五类人,土地近一半处于荒置,其余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有的妇女在镇上陪读,也就是说这五类人的收入及生活保障来次农业生产的不多,那他们的收入来此那里呢?当然是子女给些,低保户、五保户和6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给些,有些40至50岁的人自己就近干建筑挣些,一家5口人也就1至2个有效劳动力,按一人务工年纯收入2、5万元计算,人均毛收入5000元,其他4人都是老人和妇女小孩要正常的生活开支,这样算下来基本没余钱,当遇到大病或其他紧急事情,都要借钱处理,所以贫困程度就高,脱贫难度就大。
二
致贫原因
一是因病致贫。
这个是最普遍的,现在的家庭老人基本都有病,家里都有一大包药,而且老人都是慢性病,一顿饭不吃得行,一顿药不吃不行,吃药费钱啊!说道这里不少人就会问,有医疗保险,住院报销,现在好多慢性病医院也没有好办法治疗,大部分老年患者都选择在老中医或私人诊所就医,药费自然就不报销了。有些病按政策讲报销百分之八、九十的费用,实际报下来也就百分之六十左右,还有些大病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真正报销到手的又有多少呢?一年一个5人家庭上缴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近1000元,其中合作医疗750元,这些钱按政策要求取药是报销的,实际上是什么呢?村医不会看,卫生院药不全,县上的医院取药100元报销60元,还要做个化验或拍片,这个需要几十元,还不如不报,因病致贫也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因学致贫。
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孩子上大学,四年吃、住、学费用约8万,减去助学贷款,每个家庭还要承担年1万多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年收入2万的家庭来说所剩无几;另一方面就是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好多中、小学校撤销合并,原来上学近的,现在远了,就需要租房住宿,需要家长陪读,一般家庭妇女都在镇上陪儿女上学,家里就剩老人和男人,无形中减少了家庭劳动力,本来夫妻俩种5亩地的,现在一个人种2亩,还要洗衣做饭,有的还要照顾有病的老人,农业收入上量减,陪读租房费用一年约三千几,这也是不小开支,特别是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是减少生存力的问题,它还引发了村庄和谐,家庭和谐的问题,给新时期的村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学致贫也是贫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因婚致贫。
现在山村娶一个儿媳彩礼高达十几万,娶进家接近20万,还不算盖婚房的费用,算上就到30万了,对于一个年收入2万多元的家庭来说很多,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举债娶媳,这是一个儿子的娶媳费用,如果有二、三个儿子,需要多少钱啊?目前高彩礼已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近年来致贫的首因。
四是缺技术、缺劳力
现在40至50岁的劳动力普遍缺少各类技能,这和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没有技能一月赚三千多,工资较低,有些4至5人的家庭普遍劳动力2人,如果一人陪读,就剩一个劳动力了,这也是人均收入提不高,致不了富,脱不了贫的原因。
三
目前精准脱贫都开展了那些主要工作
一是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硬化了主干道,改造了老果园,成立了合作社和互助社。
二是对每户贫困户无息贷款5万元,让其进行种植、养殖。
三是进行了水、电、无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对缺技能的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
五是对贫困户修建的进行补助。
六是对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明确了帮扶责任人。
以上这些工作,各级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有些贫困村确实发生了大变化,有些贫困户用5万元确实搞了种植养殖。但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从输血到造血不光是各级政府的事,还需要贫困村、贫困户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了好政策,还要自己实干苦干,光靠政府,自己不干,永远致不富,脱不了贫。
4
四、对今后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县上整合财力大修农路和梯田,大力建设果园和农副产品品牌建设。这几年的花椒、苹果价格好,形成了秦安市场、秦安品牌和秦安特色,而且好多种植大户收入相当好,这是一条用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致富路。现在有大部分村没有农路,没有梯田,果园建设一直滞后。大部分中、青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如果果园建设的好,收益好。许多务工人员就会返乡建设,这样即照顾了老、小人,又保持了家庭的和谐稳定。
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微小种植、养殖厂户落村,村合作社纳户运转,如果一个乡镇有几十家这样的企业,即能提供就业岗位,又能提供技术,还能形成种植养殖上、下线的产业链,起到以点带面,增强农民致富的信心,实现共同致富。
三是每个乡镇的规模中、小学建立寄宿制学校,减少陪读,增加家庭劳动力,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财富和直续脱贫。
四是市、县级电视台开设婚姻栏目,开展破旧习,树新风婚姻观,正确引导近年来的高彩礼乱象。
五是进一步整合双联单位、帮扶队的人力、物力解决一些贫困村急需的项目,引导建立激活社会力量进行精准扶贫。
心系基层,从未离开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