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谋发展大计 | 关于天水发展,政协委员们这样说
| 招商动态 |2016-11-01
加快秦州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宋丕林市政协委员
秦州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秦州区是老工业基地,虽然产业门类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但是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投入多、消耗大、回报低。
建议:加强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扶持壮大医药食品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努力使秦州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头区、核心区和主战场。
加强精准扶贫项目统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吴宽仁市政协常委
市民建专职副主委、秘书长
由于国家已取消绝对贫困与低收入贫困划分标准,将其合并为统一的贫困人口,因此现在所指的贫困仅仅体现为相对贫困概念,距离贫困线比较近的贫困人口的认定难度较大且缺乏准确性,导致本应被帮扶的贫困群体被排除在扶贫计划之外。这样所产生的问题是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扶贫项目配套资金难落实,贫困户个人负担较重,无力承担个人支出部分,因此影响了项目推进。
建议:提高扶贫对象识别能力,保障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赋予县级扶贫部门相应权限,增强项目资金的统筹能力。完善地区差异化配套政策,逐步降低或取消特殊地区的地方配套。创新扶贫项目推进模式,降低项目实施的成本。
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罗增芳市政协常委
市民建副主委秦州区政府副区长
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市民行路难、买菜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仍然存在,市场、停车场建设滞后,市场、停车场改建挪用普遍,市场、停车场管理缺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建议:规划部门要根据市场交易的规模、商品流量流向、地理交通条件、市场辐射范围等,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农贸市场发展规划,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做好停车场规划配建工作,加强对已建成停车场的监督管理,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停车场。全面开展停车计时收费,以此来解决市民停车难的问题。
发挥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用
关春生市政协委员
张家川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近年来,张家川县抢抓机遇,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政府投入不足,基层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的社会效益不足等等。
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文化宣传方式,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文化宣传方面的引领作用。创新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方式,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作用。创新人才引进、培训机制,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人才保障作用。挖掘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用。
加强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
杨建新市政协常委
市九三学社主委市中医院副院长
截止目前,全市有贫困户11.07万户,贫困人口47.78万人,其中因病致贫户2.52万户,因病致贫人数11.31万人,占贫困户总数的22.79%。而现有的村卫生室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基层医疗队伍力量不足,服务水平有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大病保险报销未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导致大病保险的整体报销进度缓慢。
建议: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提高卫生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抓好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摸底排查和分类救助,采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的措施,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优化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霍珍珍市政协委员
电大天水分校副校长
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养老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这一养老形式还心存芥蒂,多数子女将父母送入养老院视为不孝顺行为。服务体系滞后,养老服务产品档次低,养老产业发展滞后,居家养老服务缺乏资金、人员不足、场地不够、设施不齐全。供需矛盾突出,专业人才匮乏,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目前我市没有一家纯民办养老机构,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多为政府投资设立,产权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
建议:深化改革,优化养老服务机制,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体系建设,推行医养融合发展,健全医疗保险机制,降低养老服务风险,加强人才培养,解决养老服务行业用人难问题。
加快全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王琛市政协委员
麦积区文广影视局局长
目前,文化旅游业已进入转型跨越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我市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大产业容量、提升产业品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社会大办文化的氛围还不浓;资源挖掘利用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
建议:发挥优势,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品牌,突出羲皇故里、陇上江南、石窟走廊、人文天水的资源优势。加快改革,完善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天水的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强化项目创意,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
发展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秦称德市政协委员
武山县金陇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我市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快速增长,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管理逐步规范,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为促进农村产业壮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脱贫致富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形式单一,发展不够规范;发育缓慢,带动能力低;基层农经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和引导还不够到位。
建议:加强组织引导,因地制宜促进发展。强化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服务。注重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健全管理体制,增强社员凝聚力。培植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依托经营主体,助推精准扶贫,积极探索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焦继军市政协委员
市审计局副局长
近年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保护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建议:加强工作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依法保护工作。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国家和省市县级名录的传承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制订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
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产业发展
窦文市政协委员
市民革秘书长
近年来,全市畜牧产业在畜禽良种繁育、规模饲养、饲料生产、动物防疫、畜禽绿色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已初步形成规模,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源不能合理配置,效益不高。一些畜禽常见病、多发病仍有发生。资金、技术配置不到位,养殖技术不规范,经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建议:加强畜牧产业化建设,狠抓畜牧业安全生产,抓好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查违法行为。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畜牧业,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加大科技服务、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电商运营,推动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狠抓乡村舞台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生活
牛勃市政协委员
甘谷县文广影视局局长
近年来,我市以乡村舞台建设为抓手,狠抓基础条件改善,大力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市乡村舞台建设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管理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建议:以精准扶贫为契机,迅速补齐短板。乡村舞台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多、范围广,得一项一项去完成。相对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验收标准,缺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算完成。这就要求硬件建设、软件建设都要硬性抓,齐头并进,不留死角,确保乡村舞台建设内容的完整性。
多方筹措资金,使乡村舞台不仅完成基本建设,而且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不断探索乡村舞台有效管理的新途径。
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方正伟市政协委员
天水华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重点项目建设、景点建设、旅游设施建设、文化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旅游景区规划滞后,“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人文景观开发力度小,旅游产品缺乏亲和力;文化资源开发缓慢,配套优惠政策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大等。
建议:突出地方特色,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发展合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意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天水旅游知名度。
加强我市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汪小全市政协委员
市公路管理局养管科科长
近年来,我市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五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全市目前还有近百万亩宜林荒山尚待绿化,森林经营相对滞后,林地产出率低,森林生态效益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受干旱等因素影响,造林成本高,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建议: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严格执行25度以上陡坡全部实行退耕还林,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生态型经济林示范区,提高造林效率。加强科技支撑,打造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林业产业品牌。实施森林保护工程,加强林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助推精准扶贫
王文萍市政协委员
天水天天乐菜篮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按照建绿色基地、创绿色品牌、兴绿色市场的要求,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但从目前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和流通来看,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低,种植与流通环节成本较大,菜篮子工程建设投入成本高,投入与回报不对称,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
建议:以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夯实菜篮子工程发展基础,形成企业赢利、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菜篮子”产品流通,以产品质量监管为核心,确保“菜篮子”产品安全,大力推进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加强组织保障,在各县区成立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共推菜篮子工程建设。
发展果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张进录市政协委员
清水县果业局局长
近年来,清水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扎根性产业,按照“建基地、抓管理、打品牌、助脱贫”的思路,大力实施干鲜果产业工程,初步形成了东南北部干果、中西部鲜果的发展格局,果品产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彰显。但其发展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等困难和问题。
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干鲜果产业当作农业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扎根性产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项目促发展。加强果品品牌建设,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配套防灾减灾设施,增强果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果树自身的抵抗力,把果园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总监制 : 丰艺明 本期责编 :姚宇编辑 : 黄虹
